9月21日,参加仁川亚运会的中国拳击队离开北京,开始了此次国际拳联新规则实施后的首届亚运会拳击比赛的征程,这也是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前的一次小考。为了打好这一仗,中国拳击队根据拳跆中心及拳击部制定的目标任务,结合中国队目前实际情况及主要对手的状态,提前制定了组织指挥体系等程序化参赛方案,从细节入手,使领队、教练、拳手和医生等,都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到心知肚明,对突发情况心中有数。
在组织指挥系统表中记者看到,参赛的相关人员分工明确,总体管理、比赛前后总结、教练组长与责任教练职能的划分、临场负责及指挥的拳手,以表格的形式体现,一目了然。
在整体程序化参赛实施方案中,每天有25项内容,包括称重、抽签、医学检查、早餐、上午训练、午餐、器材准备、午休、下午训练、比赛出发、抵达赛场后的准备工作、准备活动、运动营养补充、出场前、比赛中、补充营养、赛后兴奋剂检测、赛后训练、返回驻地、晚餐、观看录像、休息、睡前补充运动营养和睡觉,每项内容具体到时间节点以及每项内容的负责人,如此细化,这在以前还是很少见的。
在重点级别个体程序化参赛实施方案中,对中国队重点争金夺银级别的亚运会拳手,如52公斤级常勇、56公斤级张家玮、69公斤级刘伟等的对手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技术分析。
其中,在与主要对手比赛预测分析表中,共列出了包括体能、速度、步法、重拳、次重拳、节奏控制、距离控制、出拳准确性、整体技术状况、交叉拳、上勾拳、组合拳、进攻主动性、躲闪封堵能力、比赛风度、杀手本能、身体对抗、抗击打能力、比赛智慧和战术经验等共20项,每项最高分为5分,逐项进行对比,最终20项比分之和之比,来评判中国拳手与国外主要对手的整体实力和比赛的可能走向。
这种表格式对照是经过拳击部和教练备战期间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后得出的,体现出的是细节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其好处是教练和拳手赛前对对手做到心中有数,使训练和比赛更有针对性、做到扬长避短,改变了以往分析时“大概、大约、基本上”等粗线条的做法。
为保证中国拳手具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水平,方案中从对影响拳手训练和比赛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后,制定出中国拳击队参赛保障体系,包括保障体系结构、科研工作、医务保障和应急预案。
例如,赛前保障体系和赛间保障体系是由信息反馈、应急预案、科研工作、医务保障、后勤服务和思想保障组成,其中,在应急预案中列出了仁川亚运会的10个风险假象,使教练和拳手做到有备无患。
这10个风险假象包括,对对手完全了解我方,在比赛中自身技战术特点受到抑制,战术使用不利时怎么办?赛前准备活动腿抽筋或流鼻血怎么办(如降体重过多)?在赛前和比赛中优势领先时,有外界打扰甚至扔东西等类似情况时怎么办?当助手知道每回合比赛比分时,你将会传达什么信息给队员?当台裁判有意偏袒对方,判决不公平时怎么办?当对手眉弓开口,你怎么办?明天称重今晚体重还没有达到理想时怎么办?当抽签结果不利时怎么办?驻地与赛场远如何处理和对不合理的判定胜负结果如何去写申诉书?等等
中国拳击在本届亚运会上面临严峻的形势和考验,但经过去年冬训和今年一系列国际大赛的考验后,全队满怀信心来到仁川,争取打出水平,完成既定目标。细节决定成败,从中国拳击队亚运会程序化参赛方案的制定不难看出,无论教练和拳手,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中国体育报 杜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