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作为中国国家男子拳击队总教练,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勇挑重担的勇气和全力争胜的信心。
新的奥运周期,国家男子拳击队面临新老运动员和教练员大幅度交替,加上APB、WSB等新赛制的残酷挑战,及新旧规则、制胜规律的巨大反差等困难,中国男子拳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我们没有畏惧和失去信心,在中心的领导下,全体教练员共同学习、总结、不断修正。我们从基础能力入手,加强前手拳的运用,提高强对抗能力等,明确了缺失的东西必须补回来。
通过亚运会及近期APB、WSB比赛,中国男子拳击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特别是队伍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形成了一种永不服输、敢于对抗的“亮剑”精神,我认为这是近两年国家男子拳击队最大的收获。正如我们提出的口号一样,“只要心脏还在跳动,追梦的步伐永不停歇”。
二、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和个人号召力。
国家队总教练既是训练工作的规划者、执行者,也是一支队伍精神、作风的领头人,不仅要精通业务,更要善于管理。在现代化备战工作中,运动员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其自身因素,也取决于整个备战团队的全力支撑。作为国家队总教练,能否统一全队思想、发挥各自的优势、及时发现并加强薄弱环节极为重要。
在近两年的备战工作中,我较好地与领队周涛一起完善复合备战团队的建设,建章立制,使得外教、中方教练、科研、医务等人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团队成员的优势,形成合力。同时,就中心和拳击部提出的各种要求、精神,准确领悟、及时布置、狠抓落实,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三、精通项目特征,对世界拳击发展格局要有预判性,对制胜规律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拳击是强对抗项目,是双方拳手智力、体力的较量,拳手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战术水平、优良的身体素质、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顽强的心理素质。
新规则实施后,对以往中国的技战术特点和制胜规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要从拳击运动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来分析项目,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国际发展格局,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继而带动全面的提升。
另外,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基本功、基础能力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体制等原因,在中国拳击项目中拔苗助长的现象比较普遍,拳手过早进入专项训练,这一现象导致拳手动作不规范,打法单一,很难有更高的发展。几次出访古巴了解到,古巴国家队一线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丰富拳手技战术水平、保持和提高身体能力,并针对主要对手进行设计与安排。
反观我们,在冬训中还不得不拿出大量时间来强化基本功、前手拳的运用。拳手的基础力量和基础能力缺失严重,通过测试,拳手在个别环节的能力还不如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中国拳击要想长远发展,这一课必须要补,并且需要各级队伍共同去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训练,处理好体能训练和专项的有效结合,结合我们快速、灵活、多变的优势增加对节奏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节奏变化能力,提高对比赛的驾驭能力,处理对时机把握的准确性。
我认为,节奏、距离、时间差应该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主线。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国家男子拳击队已初步适应了新规则的要求,从近期APB和WSB的情况来看,证明了我们是可以对抗的,可以在中近距离与对手抗衡的。但是,从新规则的要求以及奥运会赛制的要求来看,只有技术全面的拳手才能最终夺冠。
近期与俄罗斯、乌克兰的比赛更让我感觉到,我们在加强近距离对抗能力的同时,结合以往我们的成功经验,积极的变换节奏、合理的掌控距离、利用速度优势进行时间差的有效击打仍将是中国拳击发展的主线。我们可以百花齐放,但最终必须归于全面,不能有明显的漏洞,针对不同的对手能有不同的应变办法和方式,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杨晓强 中国国家男子拳击队总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