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严格的竞聘和投票程序后,新一届中国国家男子拳击队总教练和副总教练终于产生了。在国际拳联大刀阔斧对赛制和规则进行改革,向职业拳击全面敞开大门,中国拳击再次面临更严峻挑战和“二次创业”的严峻形势下,拳跆中心一改以往总教练和副总教练由中心任命而推出的新举措,值得称赞。
自1986年中国拳击重新恢复以来,历经几代拳击人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中国拳击在北京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然而,由于历史和国际拳联计分规则的种种原因,中国拳击在取得历史性突破的过程中,也存在对拳击对抗本质精髓理念认识不清的问题。因此,在过分追求快、灵、巧打法,即所谓“海盗式”中国拳击风格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拳手的基本功,如前手拳等,训练方法和理念也存在不同问题,导致在10分制职业拳击计分规则实行后,中国拳手基本功差,技术水平缺失以及对抗能力严重不足的缺陷很快暴露出来。例如,2013年拳击世锦赛中国队无人进入前八名,创造了“历史之差”。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来临,中国拳击如何卧薪尝胆,与世界接轨,尽快走出困境,在新规则下能够引领适合中国拳击技术风格打法“风向标”的中国国家男子拳击队总教练和副总教练的人选,就显得至关重要。
其人选应具备以下几方面:
首先,能够胜任这个重要岗位的人必须德才兼备,洞悉当今世界拳坛发展趋势,对拳击对抗本质、理念和中国拳击多年来被忽视的技术弊端及缺陷有清醒认识;其次,必须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和虚心学习的态度,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学习世界拳击强国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结合中国拳手的特点,逐步完善和形成新规则下中国拳击发展的规律和风格打法,改变“唯我独尊”和“闭门造车”的封闭式思维方式,少吹牛,多做事。
再有,作为总教练,必须敢挑重担,用于担当,团结教练一班人,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组建一个集训练、科研、医疗和后勤保障的复合型团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而非一言堂。
在这种情况下,拳跆中心决定通过教练竞聘、队员投票评选及中心领导综合评定方式,选出新一届中国国家男子拳击队教练班子。从最终竞聘结果看,应该是众望所归,达到了拳跆中心决定竞聘的初衷和目的,可喜可贺。
总教练杨晓强是中国拳击恢复至今,经历了从“趟地雷”的首批国家队“挨打”拳手,到江苏省教练、国家队教练和国际拳联10分制职业拳击计分新规则下,中国拳击陷入低谷后尝试新突破的中国拳击“六朝元老”。
副总教练赵勇曾作为中国国家青年拳击队教练组组长,在世青赛和去年青奥会上中国拳击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中年教练,在青奥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并聆听习总书记关于“拳击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对新形势下世界拳坛对抗激烈有更深体会。
副总教练邓爱民来自拳击水平并不高的湖北,但通过多年与美国拳击专家肖恩的合作学习受益匪浅,对拳击对抗理念认识深刻,率先在国内拳击界尝试“反海盗式”打法和相关的训练方法手段,使湖北队成绩陡升,多人入选国家队,在今年国际拳联WSB世界职业拳击联赛上表现不俗。
副总教练董廷江也是中国拳击元老级人物,始终没有离开教练岗位,对训练理念和方法有很深刻的体会,使广东队在中小级别上优秀拳手不断,其中49公斤级世青赛冠军吕斌前不久刚刚夺得国际拳联创办的APB个人职业拳王争霸战冠军,并率先获得了里约奥运会入场券,创造了中国拳击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教练团队既有丰富的执教实践,又通过体育高等学府的学习深造,有较扎实的体育理论和训练理论基础,对新形势下的中国拳击面临的困难和软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们又勇于创新,敢于直面挑战,对中国拳击未来充满信心,且有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
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举国体制的优势及拳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这个教练团队一定能够带领中国拳击走出困境,实现中国拳击的再突破。从中国拳击队在目前进行的国际拳联WSB世界职业拳击联赛及APB个人职业拳王争霸战中的表现和进步,足以证明。(中国体育报 杜文杰)